当前位置: 首页 >> 团结故事 >> 正文

民族团结之花 绽放校园

发布者:838天上人间线路检测中心 赵雅文    [发表时间]:2024-06-05     [来源]: 838天上人间线路检测中心 赵雅文     [浏览次数]: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智慧。也正是这些多彩的民族,共同构筑了我们伟大国家的丰富内涵。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民族团结是一种力量,当我们团结一心时,就能汇聚巨大的力量,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但是在面对外敌入侵时,我们始终都能够保持团结一致!当今社会,全球化不断影响我们的生活,民族团结也越发重要。增强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更是要从小做起,从我做起!

大学的校园里,有着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大家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在这里碰撞,求同存异,互相尊重包容,他们之间的友谊和互助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

2019年,我有幸成为三个班级153位同学的辅导员。在几年兢兢业业的辅导员工作中,我和同学们共同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平常而又温馨的民族团结故事。

小李是一位来自贵州毕节地区的一名汉族学生,他性格开朗,善于与人交往。在入学之初,班级干部选用的时候,他就自告奋勇担任了我们2班的文艺委员的职务。当时看不出个子不高、黑黝黝的,有点不修边幅的他居然是跳舞和编舞的一个隐藏高手。一个多月后我正在为三个班的迎新晚会的节目而犯愁之时,他找到了我。小李告诉我,他从小就喜欢民族舞蹈,他想带领三个班的同学编排一个大型的民族舞蹈——铃铛舞。他还绘声绘色地给我讲了关于铃铛舞的一些知识和来历。

铃铛舞是一种传统的舞蹈形式,在贵州毕节地区,铃铛舞是彝族人民在重要节日和喜庆场合中表演的一种舞蹈,彝族铃铛舞,亦称“跳脚”,彝语称“恳合呗”,跳舞时舞者手持铃铛,边跳边摇,铃铛声清脆悦耳。铃铛舞以其欢快的节奏、独特的舞蹈动作和悦耳的铃铛声而闻名。他还告诉我,2008年6月,铃铛舞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虽然小李是汉族,但他生长在毕节地区的一个小山村,周围有很多彝族村落。所以在耳濡目染中,对少数民族舞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实我们班的彝族同学还是有不少呢。我和他一拍即合,组织三个班的同学开展一个民族团结交流班会,以此为契机筹备迎新晚会的节目。

班会上,同学们积极参与,来自不同民族的同学展示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有传统的苗族服饰,有特色布依族美食,有精美的白族手工艺品,还有精彩的仡佬族故事。班会最后我请小李同学为大家播放了关于彝族铃铛舞的歌舞表演视频。然后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了简单的舞蹈动作。同学们手舞足蹈,感受着音乐的欢快节奏。大家沉浸在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中,互相交流着彼此的见解和感受。

在文化展示结束之后,我告诉大家,迎新晚会需要每个班级准备节目,我们三个班打算共同排练一个大型舞蹈节目共同汇报。希望大家踊跃报名。最后在大家的鼓励下,我们这个三十个人的舞蹈小团队组建起来了。汉族,苗族,布依族,彝族……不同民族的同学一起参与。

在排练的过程中,大家克服各种困难,每天晚上利用晚自习时间进行排练。他们相互学习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大家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不断完善舞蹈的每一个细节,三十个人的舞蹈,可以说是一个大型舞蹈节目了,互相配合,团队协作十分重要。在不断地磨合中,他们找到了默契,努力化解每个小摩擦,在这个过程中,也锻炼大家的意志和团队协作能力。我也组织班上几位没有参加的同学,作为后勤保障组,为舞蹈小组提前筹备服装,道具,以及演出当天的其他保障工作。班级里没有参加的同学也没有置身事外,大家商量演出那天怎么在台下为他们喝彩加油。153位同学,都为这场演出做着自己能做的小贡献。

7B47A

图一 排练结束后部分同学合影照片

迎新晚会当天,舞台上的灯光闪耀,音乐响起。小李带领着舞蹈团队登上舞台,他们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彝族的服饰在灯光下闪烁着光芒,彝族的彩色布头随风飘动,手里的铃铛清脆响亮,悦耳的歌声响彻整个演出大厅。

18A752

图二 演出现场图1

观众们被他们的精彩表演所吸引,掌声和欢呼声不断。同学们一同跳跃、旋转,用舞蹈表达着对民族团结的赞美和对彼此文化的尊重。这个表演不仅仅是一场艺术展示,更是不同民族之间友谊的象征。也为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展示了我们三个班的班级形象,那就是我们是一个团结,友爱,奋进的团队!

8996E

图三 演出现场图2

15C81A

图四 演出现场图3

演出结束,我们班的铃铛舞也毫无悬念地获得了我系迎新晚会的“一等奖”。后来这个节目还被系里推荐参加了学校的比赛,获得了“二等奖”的好名次。

这次活动后,小李还加入我校的舞蹈队,在此后多次学校文艺汇演中都能看见他的身影。

通过这次活动,在校园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班的同学也积极参与各种民族交流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我们还举办过多次文化讲座,分享苗族的刺绣工艺和布依族的民间故事,来自安顺屯堡的同学还为大家讲述关于屯堡的故事等等。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欣赏,共同促进了校园内的民族团结。我们班的多位同学还加入了我系的蜡染社团,亲手体验苗族蜡染的文化魅力,亲手制作蜡染工艺品。

在这个大学校园里,民族团结的故事不断上演。汉族、苗族、彝族、布依族、侗族、白族等各个民族的同学们一起学习、成长。他们共同面对困难,共同庆祝成功,一起携手,向更好的明天迈进。

通过这样的交流与合作,同学们逐渐明白,民族团结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相互理解和支持。他们学会了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欣赏多元文化的魅力。

这个校园里的故事只是贵州地区民族团结的一个缩影。在更广阔的社会中,各民族人民共同努力,共同发展,为贵州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民族团结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需要我们每个“小我”用行动去践行的责任和使命。让我们从自己做起,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系好民族团结的第一颗纽扣,为民族团结贡献自己的力量。

民族团结是一朵绽放的花朵,需要大家的共同呵护。让我们继续传递这份团结的力量,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每一个角落绽放,为我们的社会,为我们的祖国带来更加绚丽多彩的未来。